新派訊 2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走在前 挑大梁 建設更好濰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6期——濰坊市發改委“踔厲奮發開新局,力進挺前促發展”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發展改革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2024年,市發改委錨定“服務全市大局、爭當實干標兵”中心定位,全力以赴穩增長、抓項目、促發展、惠民生,推動發展改革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經濟運行更加穩健。提請市政府印發“開門紅31條”,接續出臺“穩增長76條”等政策措施,加密經濟運行調度監測,推動全市經濟高開穩走、進中提質,全年16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3項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需求拉動更加有力。深挖民間投資潛力,民間投資項目數量占2024年度省市縣重點項目比重97%,全年民間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投資增速高于全省0.8個百分點。推動服務業擴量提質,建立“14+16+24”工作機制,設立市級引導資金助企紓困,新納統規上服務業企業100余家,新增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優質載體9個,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8%、高于全省0.4個百分點。
項目建設更加高效。完善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開展項目謀劃“千人培訓”、手續辦理攻堅月等活動,精準保障“要素跟著項目走”,推動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全年實施省市縣重點項目1527個、全省第1,入選省級重點項目144個、全省第2,重點項目上半年全部開工,提前1個月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新投產項目300個、新增產值462.3億元,分居全省第2位、第1位。
政策成效更加明顯。組織政策性資金項目謀劃專題培訓,建立項目儲備庫,政策資金爭取數量再創新高。專項債券過審、發行額均居全省第3位,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27億元、全省第2,獲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金額同比增長21%,累計獲各類資金支持360億元、再創新高。入圍第三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獲評全國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
動能轉換更加深入。3個集群、6家企業入選全省首批支柱型雁陣集群和頭雁企業,累計培育省級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17個、集群領軍企業25家,數量均居全省第2位。推動優質資源加快向“9+3+N”產業鏈集聚,精準指導企業創建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19家,培育新增市級創新平臺66個;配合省發改委等12個省直部門,打造我市支持磁懸浮產業發展“黃金18條”,儲能產業實現項目投資、產值“兩個翻番”。
能源結構更加優化。推薦諸城、高密、濱海入選全省首批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范縣,14個光伏發電項目納入省市場化并網清單,9個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納入省級規劃,均居全省首位;諸城、高密、安丘、昌樂4個縣市納入全省第二批陸上集中式風電開發試點,總容量183萬千瓦,居全省第2位。全年新并網260萬千瓦、占全省1/8,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00萬千瓦,居全省第2位。
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積極融入青島都市圈建設,服務市政府與青島市簽訂高質量同城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統籌陸海協同發展,在全省率先出臺“三區互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海洋領域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項目填補全省空白。提請印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引領縣域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奎文、臨朐入選省級縣域經濟特色發展試點,壽光入選全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完成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資金撥付、高層互訪、產業協作、消費幫扶等任務。
發展活力更加充沛。牽頭落實的72項重點改革任務有序推進,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繳納模式改革入圍全市“十件民生實事”。搭建助企服務平臺,創辦“更好濰坊·親清發改會客廳”,舉辦7期活動,答復解決46家企業各類問題73個。優化企業信用修復“一件事”辦理流程,服務2700余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拓展企業融資新渠道,“千企萬戶大走訪”企業20余萬家,納入推薦清單企業7853家,協調轄區銀行機構累計授信1.2萬戶次、金額241.8億元,發放貸款201.7億元。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實施以工代賑項目54個,吸納務工群眾1090人,發放勞務報酬935萬元。扎實推進全市農業生產分時電價試點。落實與大同市戰略合作協議,在能源合作領域取得突破,簽訂長協保供煤協議30萬噸,有力保障全市群眾溫暖過冬。全面完成年度儲備糧輪換任務,新建、在建、籌建糧庫倉容27萬噸,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工作獲全省考核優秀等次。
新派融媒體記者:宋玉璐/文 楊小凡/圖
編輯:張興紅
一審:張興紅 二審:李麗雪 三審:李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