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時節,“2024山東企業(企業家)社會責任”發布暨“2025山東企業(企業家)社會責任”展示活動啟動儀式4月15日在濟南舉行。
山東是全國最早探索和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省份之一,社會各界見證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從“聞者寡”到“行者眾”的轉變。如今,在山東,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投入變多還是變少?應該專業化還是多元化?又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企業。
履行社會責任不是負擔,而是發展機遇
履行社會責任不是負擔,而是重要生產力,能幫助企業跨越周期。一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卓越企業,會把履行社會責任看作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發展機遇。
當前,“雙碳”正在深刻改變企業的發展和投資策略。近期,海信推出的世俱杯全球官方空調——X3Pro,應用了行業首創的溫濕軟解耦智能節能算法,在保證空調制冷效果和舒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較普通運行模式節能41%。
為更加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海信家電發布《2024碳中和白皮書》,提出不晚于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還打造“商業善”“智能善”“人本善”的ESG體系,將ESG理念內化到各個環節。海信家電近期發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去年實現營業收入927.46億元,同比增長8.35%;歸母凈利潤33.48億元,同比增長17.99%。
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全鏈條提升綠色水平,推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在固體廢物再生利用領域,山東高速集團已深耕多年。從2010年成功研發出多步加熱、分層銑刨就地熱再生機組,到3.0版就地熱再生機組成功下線,山東高速集團自主研發的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機組相繼在10多個省份得到推廣,累計完成施工面積2400萬余平方米。
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推動未來產業拔節起勢。青島海發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突出集成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重點方向,先后集聚歐力士、CMC資本、前海方舟、中金資本等一批行業頭部企業機構,以及芯恩集成電路、國星宇航等一批優質產業資源,發掘并培育一批高成長企業。
越來越多山東民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加強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服務保障民生、筑牢綠色屏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山東民營企業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核心產業。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李登海說,“聚焦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我們將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牽頭承擔更多種業技術攻關任務,筑牢種業振興知識產權防線。”當前,公司新培育出一批優良高產雜交玉米品種,正在測試的品種中,包括具備畝產1700公斤潛力的春玉米品種。
泰山體育產業集團董事長卞青峰介紹,截至目前,泰山體育已服務8屆奧運會等2000多次國內外大型賽事,全部實現“零失誤、零故障、零投訴”。這背后,是科技支撐。據介紹,泰山體育擁有體育行業全國唯一的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體育用品競技器材檢測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國際認證數量、科技創新能力行業領先。
作為山東省最大的乳制品企業,得益乳業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生態循環奶業基地,流轉2萬畝土地,通過土地租賃帶動4個鎮、59個村、3657戶、1.2萬余名農民致富。基地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的模式,帶動當地農戶年均增收4萬余元;從周邊鎮用工1500余人,年均工資5萬余元,以實際行動踐行“興乳富農,益民強國”的企業使命。
作為中國500強企業,齊潤集團在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教育提升等諸多領域累計捐款捐物超20億元。其中,出資3.9億元捐建東營黃三角農高區實驗學校,學校總建筑面積5.65萬平方米,可容納在校生2325人。
敢闖敢干,推動經濟向高向新
企業家強則企業強,企業強則經濟強。在山東,新一代企業家群體發揚拼搏進取、勇于創新、敢于冒險的精神,不斷嘗試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感恩時代、愛國愛家、仁德為先、利他惠眾”……在發達面粉集團的廠區里,育人警句隨處可見。“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是時代成就了企業的發展,企業更應該回饋社會。”發達面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振華表示,將做出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加優質的食糧,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
作為山東“十強產業”之一,新材料產業涌現出一批“領頭羊”。“我們通過科技創新率先開發出光伏EVA膠膜關鍵材料,打破了國外壟斷。”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鄭月明表示,將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不斷構建發展“護城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魏橋創業集團輕量化全車身總成車間,生產線上高精準、柔性化的機器人正在進行精準焊接,僅12分鐘,一臺全鋁車身便組裝下線。“魏橋創業集團從事的是傳統制造業,產業規模大,轉型難度也大,但我們仍要循‘新’出發、向‘新’而行。”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介紹,“我們要‘再造一個新魏橋’,打破路徑依賴,從上游鋁業向下游應用領域延伸,實現從‘創業魏橋’向‘創新魏橋’‘科技魏橋’的轉變,闖出一條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編輯:李新花 王潔鈺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