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22〕22號)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魯政字〔2023〕17號),山東省進行了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23年度,普查對象是全省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政府高度重視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先后四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2023年2月4日,省政府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成立了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山東省統計局,成員由42個部門(單位)組成。按照國務院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務院經濟普查辦公室”)“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組織實施原則,全省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均建立普查機構,全面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參與普查工作的相關部門認真履職、強化協同,共同推動普查順利實施。
二、全面摸清家底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是在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開展的首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一次全面體檢。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山東省順利完成普查對象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財務狀況、生產經營、能源生產與消費、固定資產投資、研發活動、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和數字化轉型情況、數字經濟活動、投入產出情況等有關數據的采集工作,全面調查了山東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類單位基本情況,掌握了國民經濟行業間經濟聯系,客觀反映了山東省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實施“三個十大”行動,著力推進區域協調,塑強“十個新優勢”,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等方面的新進展,為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提供真實可靠的統計支撐。
三、科學規范實施
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嚴格執行全國普查方案,著力提升普查的科學性、規范性。印發《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實施方案》《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工作手冊》《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審核驗收組織實施方案》《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質量檢查工作實施方案》等業務指導文件,為普查實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對全省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從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活動的個體經營戶進行全面清查,在清查基礎上,進行了普查登記,對選中的投入產出調查單位同步開展投入產出調查,有關部門對本行業領域的普查對象進行調查,普查工作規范開展。運用信息化技術對部門行政記錄和業務資料進行比對合并,生成清查底冊。使用手持移動終端采集數據,支持普查對象網絡自主填報,推進投入產出調查電子統計臺賬應用,廣泛應用行業代碼自動識別賦碼技術,使用全國統一平臺處理普查數據,確保普查數據生產全過程實行電子化、網絡化處理,有效提升了普查工作質效。
四、嚴把數據質量
堅持依法普查,針對發現問題開展統計執法檢查,將各市經濟普查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省級統計督察內容,把依法依規貫穿普查工作始終。堅持數據質量第一,建立健全普查數據質量崗位責任制和問題追溯機制,嚴把源頭數據質量,加強入戶數據核實和指導,實時監控普查數據采集、上報,強化聯動審核,及時消除差錯,確保數據質量真實可靠。普查登記結束后,國務院經濟普查辦公室對山東省開展了經濟普查事后質量抽查,普查數據符合控制標準。
總體來看,山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組織領導堅強有力、普查對象積極配合、實施推進規范有序、普查過程公開透明,全面摸清了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普查結果顯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78.5萬個,與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長54.6%,從業人員3250.9萬人,增長15.7%;個體經營戶743.7萬個,增長27.0%,從業人員1402.8萬人,增長10.3%。
來源:山東省統計局
編輯:劉曉哲 孫錦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