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屏見“好”》欄目,聚焦山東好人好事,讓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開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邊的榜樣”,講述精彩山東故事。
“這、這是俺們濰坊的蘿、蘿卜,脆甜多汁,現挖現發!”鏡頭前,濰坊高密市姜莊鎮范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高一略顯緊張,他一字一頓地介紹著手中的農產品,時不時擦去額頭的汗珠。短短兩個多月,這位說話磕絆的“80后”村支書,硬是靠著直播鏡頭,將粉絲數從1000人“躥”到3.3萬,銷售額突破200萬元,帶動了2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高一并非天生的“主播苗子”。作為高密最年輕的村支書之一,他自小口吃的毛病常被調侃“連話都說不利索,咋能直播帶貨?”
面對外界的質疑,高一反而堅定了決心,“作為一名村干部,就要先站出來,當個樣板!把我們村的優質農產品推廣出去、賣出去”,高一說,他的初心就是借助直播讓本村農產品更好地出圈、出村,幫鄉親們在家門口賺錢,讓年輕人不必再離鄉務工。
為此,他只身一人前往煙臺和河南等地學習取經。“總得試試新路子!”2024年底,他咬牙開始了人生中的首次直播。但首播堪稱“災難”——鏡頭前的他面紅耳赤,短短10分鐘卡殼20多次,評論區滿屏“別介紹了”“笑死人了”之類的評論。
痛定思痛,高一把尷尬化作動力,自此加倍努力:每天清晨5點,他就起床對鏡練口型;產品介紹被他編成順口溜反復背誦;上播前,他還會拉著村里老人當觀眾模擬直播。
漸漸地,高一面對鏡頭不再緊張到滿頭大汗,越來越熟練地介紹各種農產品,“口吃”反而成了讓他在一眾主播中脫穎而出的“記憶點”。網友也發現,這個“口吃書記”雖不擅華麗話術,但句句透著實誠:“蘿卜帶泥發貨,保、保證新鮮”“蘿卜糠了包退,運費算我的”。
直播事業的成功,點燃了更多人的希望。村民魏學全曾因家庭變故一蹶不振,整日酗酒。高一“三顧茅廬”把他請到直播間:“你腦子活,跟我學帶貨”!如今,這位曾經“躺平”的青年成了團隊主力,日均發貨200單,“現在忙得腳不沾地,哪還有工夫頹廢?” 魏學全說。
范家莊村的“云端試驗”,也在周邊村莊引發了連鎖反應。前段時間,10余名村支書組團前來取經,高一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設備用手機就行,關鍵得讓鄉親們看見真金白銀”。他的勤奮和真誠也為村里帶來了更大的資源紅利,不久之后,高密首家村級電商培訓基地將在此落地。
鏡頭外的變化同樣深刻。最近,高一正計劃將村里千畝麥田改種胡蘿卜、蘿卜等蔬菜。“傳統作物每畝年收入不到2000元,改種蔬菜后預計能翻三倍。”看著蔬菜種植規劃地塊,高一信心滿滿說道,“我們的安全無公害蔬菜,一定會暢銷全國!”
夜幕降臨,范家莊村的直播間依然燈火通明。高一和村民們忙著分揀當天的訂單,身后“村支書助農直播間”的標語格外醒目。“接下來,要鼓勵更多鄉親‘觸網’!”這位“80后”村支書,立志帶領更多人踏上鄉村振興的“云端”突圍之路。
(大眾新聞記者 王佳聲 都鎮強 通訊員 高麗君 王喆 編輯 徐晨設計 董赫然)
來源:大眾新聞
編輯:張永超 李婕寧 宮海娜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