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王亞楠 制圖:鞏曉蕾
“到203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提升至3.2%,規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企業安心、人才舒心、科研順心、投資放心、服務暖心’的創新氛圍全面塑成,‘創新無憂’成為科技強省建設的鮮明標識。”4月2日上午,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科技廳廳長孫海生表示,通過加快構建一流科技創新生態,努力將山東打造成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策源地。
讓政策早發布,早落地,早見效。這場發布會上午11點開始,大約半小時前,全省科技創新推進會剛剛結束,發布人從會場趕到發布廳,第一時間解讀新鮮出爐的政策,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
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臺
科技創新生態是政府、企業、市場、產業、金融、人才、制度等融合發展的創新系統。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能夠提供創新發展動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匯聚創新要素資源,推動提升創新整體效能,是區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全省科技創新推進會上,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一流科技創新生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科技創新政務生態、人才生態、產業生態、企業生態、金融生態、開放生態、研發生態、文化生態等8個方面全面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為推進重點任務落細落實,省科技廳會同有關部門圍繞科技創新企業生態、人才生態、金融生態、研發生態分別制定了《關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若干措施》《關于全面支持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綜合試點實施方案》等4個配套文件。據悉,為了營造好科技創新產業生態,我省還將出臺文化與科技融合、腦機接口、量子科技3個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無縫對接。
孫海生介紹,我省將全面塑強“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務品牌,推進“無證明之省”“無押金城市”“無人工審批”等改革協調聯動,實行“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實現科技創新領域審批事項“網上一次辦”。創新包容審慎監管,探索開展“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推動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占比超過60%
“為來魯求職的應屆畢業生提供7—15天免費住宿;省自然科學基金對青年人才支持比例保持在60%以上,為青年科研人才成長提供穩定支持。”人才是創新的根基,青年人才更是創新的生力軍。孫海生說,此次推出的系列政策,特別考慮到青年人才的實際情況,將青年人才集聚列為三大人才集聚行動之一,加大對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
“設立重大需求精準科學識別、學科專業設置快速綠色通道,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適配不同領域創新需求。”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浩說,根據《意見》,我省將建立科技發展、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專業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強化科教產協同育人機制;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加強數字領域學科專業建設,推動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占比超過60%;建強國家和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推行高層次人才“校聘企用”模式,實現校企人才共享共用。
孫海生表示,我省將持續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簡化科研項目申請、評審、立項、驗收流程,推行“材料一次報送制”。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綜合試點,建立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制度,允許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成果轉化。鼓勵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出臺容錯免責清單,全面營造崇尚科學、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樹立符合科研規律的績效導向,對基礎研究項目推行長周期評價,引導科研人員潛心鉆研。
在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領域打造30個特色化示范場景
聚力推動企業成為科技攻關主體,聚力推動企業成為要素聚合主體,聚力推動企業成為成果轉化主體……企業處于市場最前沿,對技術創新、產業創新需求最敏感、最迫切,如何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讓企業能安心投入創新?孫海生給出了下一步的三個發力方向——
讓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在布局重大科技攻關任務時,重點圍繞解決產業堵點痛點和市場需求布局項目,指南多在產業中找,多讓企業出題目。在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重點支持科技領軍企業、高成長性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比例超過80%。在科技創新決策方面,常態化組織企業專家參與科技咨詢,提高省科技專家庫企業專家比例到30%左右,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決策話語權。
強化企業人才要素匯聚,各級人才工程中企業人才比例提升到50%左右。鼓勵企業建設“人才飛地”,實施“校聘企用”等新模式柔性用才。強化服務要素保障,依托“魯惠通”服務平臺、省科技云平臺打造“科技政策智配器”,實現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
實施企業研發投入分檔分類后補助政策,單個企業年度最高補助500萬元。對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高于5%的企業,鼓勵各市在土地、能耗、資金等要素保障上給予重點支持。實施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工程,在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領域打造30個特色化示范場景,推動200個新技術新產品首試首用。
省委金融工委副書記姜寧表示,要以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金融“活水”更多更快流向科技領域。根據《意見》,我省將強化科技財政資金聯動保障,提高省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出資創投基金比例,放寬創投基金存續期要求,延長績效評價周期。省級引導基金投資省內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創新型項目,可在實繳出資收回后,讓渡全部收益。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王亞楠 通訊員 荊培珩)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編輯:李婕寧 朱明潔 賈春毅
一審:李敬友 姜健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