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榮成市黃山王家村,有一片郁郁蔥蔥的紅松樹林,在這個植樹節里,格外引人注目。
紅松有“北國寶樹”的美譽,主要分布在東北長白山到小興安嶺一帶,可生長在東北的紅松,為什么在榮成市得以繁育且成林成片呢?這得從村里的一位81歲老人——宋忠華說起。
記者找到宋忠華老人時,他正在紅松林里忙活著。雖已年至耄耋,但精神矍鑠,談及與紅松樹的緣分,宋忠華打開了話匣子。1965年,他隨母親去吉林臨江市生活,第一次看到紅松,那高大挺拔的身姿一下子就印在了他的心里。
黃山王家村村民 宋忠華:我在東北住的地方滿山都是紅松,我覺得這個樹非常好,一個是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最主要的結松子能供應美食,這個松子的營養價值高得很。
從2004年起,宋忠華回到家鄉山東榮成市虎山鎮黃山王家村,租賃了一片荒地,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種樹歷程。他托朋友從吉林臨江市寄來了約14萬粒紅松種子,滿心期待著它們在家鄉生根發芽。由于南北氣溫土壤條件差異大,紅松樹“水土不服”,第一年的成苗率僅有7%。面對這樣的結果,宋忠華沒有退縮。他買來專業書籍鉆研學習,還四處向林業專家請教,終于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種植方法。
黃山王家村村民 宋忠華:選擇河溝邊的地,陰坡地,因為地溫低,靠河溝的地還有水,這個水很涼,我早晨和晚上用水瓢往樹上澆水,澆水能降地溫,樹慢慢大了以后,我就用草、麥秸和花生稈蓋上它,能降地溫保水,適合它生長。所以現在這些樹都長得非常好,陰坡栽了5年了,今年是第6年,397棵5年就死3棵,基本上100%的成活率。
2013年,看著培育成功的紅松茁壯成長,宋忠華有了新的想法,捐贈移栽紅松樹,讓更多的紅松樹在家鄉向上而生。
黃山王家村村民 宋忠華:騎著摩托車基本跑遍了威海地區,榮成、乳山、文登很多地方,最遠去過招遠,來回532公里,12年基本上超過10萬公里。
宋忠華妻子 王秀珍:當初家里人都不支持他,都覺得他這么大年紀騎摩托車不安全,現在都支持他捐樹都挺有意義的,都支持他,都拉他一把。
多年來,他累計無償捐贈紅松樹4980棵,價值近百萬元。如今,81歲的宋忠華依然忙碌在紅松林間。
黃山王家村村民 宋忠華:只要能在我干得動的情況下,我繼續捐下去,繼續種下去,我想著在保護環境方面大家都行動起來,把這個樹栽遍榮成,栽遍威海,栽遍山東,那是最理想的,我繼續努力。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李婕寧 劉曉哲 王維
一審:姜健 李中偉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