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
穩定和擴大就業該如何發力?如何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在大眾新聞話題互動中,此類問題受到不少網友關注。
王欽峰代表:增加產業一線就業的吸引力
從車銑刨磨全靠雙手,到如今的全數控機床,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火花科研小組組長王欽峰代表扎根一線32年,深切感受到把年輕人吸引到制造業一線的迫切性。
調研走訪時,他注意到,不少企業面臨“有人沒活干”和“有活沒人干”的結構性矛盾。王欽峰表示:“產業一線是吸納和穩定就業的重要‘蓄水池’,應充分發掘潛力,讓車間廠房成為年輕人就業的新陣地。”
如何增加一線就業的吸引力?王欽峰認為,要讓一線工人奮斗更有奔頭、有盼頭,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打通技術工人的晉升路徑、提升薪酬待遇等。“目前,高端制造業、服務業缺乏高水平技能人才,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需要像政府工作報告里所說的,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王欽峰說,2024年,豪邁集團參與創新的員工超過90%,征集到大量創新點子,直接發放獎金1100多萬元。
雷杰委員:幫助育齡女性就業創業
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完善就業優先政策,還需要不斷強化對各類群體的支持政策,打好“組合拳”。
濟南市民王雪蓮的孩子今年3歲了,她正準備重返職場,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媽媽崗’大多是手工制作、銷售保潔、物業服務等崗位,要適當降低要求才能找到工作,崗位如果再豐富一些就更好了”。
面對這樣的心聲,關注女性權益保護和人口發展問題多年的濟南市政協主席雷杰委員認為,完善育齡女性就業保障,對于營造生育友好社會環境、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她建議,出臺關于促進育齡女性就業的政策文件,完善生育假期成本共擔機制;進一步豐富育齡女性崗位資源,鼓勵用人單位通過居家辦公、彈性工作時間等模式,為育齡女性提供更多適宜崗位。
張樂: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更有底氣
最近,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樂關注到“為全職外賣騎手繳社保”的新聞。
新興技術發展和經營管理創新,催生了大量新就業形態。據統計,2023年我國靈活就業人員規模在2億人左右。“這是一個日益龐大的隊伍,靈活就業和新業態的勞動者權益保障備受關注。而他們的權益保障,需要新路徑與新模式。”張樂表示。
張樂認為可以從多個方面推進和改善,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更有底氣:用系統思維,統籌推進勞動保障領域的法規完善;對一些已有地方性政策的試點城市,大力推動規章制度落實;除大型平臺公司主動承擔責任外,中小微企業也要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戴岳 李振)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編輯:李婕寧 張永超
一審:姜健 李中偉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