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安丘分局堅持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頭等大事,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建立高值區“掐尖削峰”、污染源遠程監督幫扶機制,實現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截至目前,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91、同比改善2.5%,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9%。
安丘分局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對癥下藥、靶向施治。核查全市699家企業的減排清單,發現問題并修訂70余家;創建績效分級管理企業3家,完成工業源豁免企業備案7家。摸排涉VOCs含量原料企業118家,已完成原料源頭替代82家;完成全市178家鍋爐企業、108家在營加油站專項檢查。督促140家涉活性炭吸附工藝企業完成活性炭更換,鼓勵317家涉VOCs企業實施夏季錯峰生產。
安丘分局構建環境空氣立體監測網絡體系,將14個鄉鎮空氣站、301個用電監控點位、9個門禁系統、60余家VOCs監控系統、16家廢氣監控相應數據集成到監控中心智慧環保平臺,同時建立高值區“掐尖削峰”、污染源遠程監督幫扶機制,實現對污染物排放的全面感知、實時監測和預警預報。定期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進行走航監測,捕捉大氣污染過程和源頭,形成“盯、預、減、管、督”閉環管理模式,并輔以走航監測、無人機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執法,做到問題、時間、區位、對象、措施“五個精準”。目前已發布預警1800次,走航企業84處、300余公里,幫扶企業2234家、解決問題1347個。
安丘分局成立問題交辦處置領導小組,一旦發現高值問題,業務科室第一時間交辦,監測監控和執法第一時間跟進,推行“走航車在前、執法車在后、監測車伴隨”的三車聯動機制,形成“發現高值—執法檢查—廢氣監測”的快速監測、溯源響應、高效檢查模式,實現生態環境監管全方位、無縫隙。
編輯:劉德增
來源:中國環境APP
一審:劉德增 二審:馮媛媛 三審:慈兆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