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廣電新媒體訊 今年以來,濰坊經濟開發區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創新舉措構筑綠色生態屏障,以高質量生態環境促進轄區高質量發展。
全區空氣質量持續提升
執法人員深入轄區130家涉VOCs企業開展現場排查,確保企業廢氣達標排放。加大易產生揚塵場所的巡查力度,開展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場所專項巡查13次,督促施工單位嚴格落實“6個100%”要求。對全區13家鑄造企業升級改造情況進行核查,確保企業保質保量完成升級改造任務。開展低效失效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行動,建立排查整治清單,淘汰不成熟、不適用、無法穩定達標排放的治理工藝,依法要求6家治理設施低效、失效且出現超標排放的企業停產進行整改提升。截至11月下旬,我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去年改善1%。
全區水環境總體向好
執法人員對污水處理廠、重點涉水企業開展拉網式排查,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加大對涉水企業的執法監管力度,將涉水企業執法檢查作為綜合執法行動的重要內容,嚴厲打擊偷排傾倒、設施不正常運行等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組織專人對大圩河、白浪河、虞河三條河流經濟區段開展水質隱患排查工作,累計巡河240余公里,建立問題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巡河發現溢流問題8個、河道垃圾堆放問題9個,均已整改完畢;組織清理河道3.4公里,清除菹草34噸,為水質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科學開展河道水質監測。對巡河及水生植物管控掌握的信息進行整合,有針對性開展加密監測,累計對有關點位開展加密監測80次,檢測數據430余個,做到對河流水質動態掌握,形成了問題快速定位、快速處置機制。截至11月底,轄區河流國控考核斷面水質指數同比去年改善12.2%。
土壤污染防治持續穩定
經濟區持續推進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管理。督促土地使用權人及時對涉及用途變更的5個地塊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并移出地塊管理系統。健全聯動機制,與區自然資源部門不定期召開地塊專題聯席會議,確保地塊征收、供應前完成調查,全年重點建設安全利用率100%。
“雙證聯發”提升環境審批服務水平
經濟區創新完善工作機制,在全市率先推行環評批復和排污許可證“并聯審批”制度,先后3次開通“綠色通道”,對材料齊備、符合條件的企業,第一時間現場勘察、第一時間材料審核、第一時間辦理手續,今年來為3個區級重點項目辦理審批手續,保障企業盡快投產運營,企業辦事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獲得感更強。
“兩線管理”提升監測監控管理水平
開展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專項提升行動,共開展2個批次,提升8家企業自行監測水平,加大自動監控站房監督檢查力度,采取“線上巡查+線下核實”模式,高效精準幫助企業查擺整改問題,提升自身水平。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效顯著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經濟區嚴格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充分發揮“三線一單”指導及約束作用,從源頭把好守護生態環境第一道“關卡”。同時不斷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培強做大高新技術產業,把“三線一單”作為重要的指導依據,對符合管控要求的企業,從政策、征信、金融等各方面予以幫扶,形成產業鏈條,促進綠色循環發展。區生態環境分局總結撰寫的《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為根本,助力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發展》入選山東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應用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