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廣電新媒體訊 經濟區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圍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目標舉措,聚力創優環境、科技創新、提檔升級,更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質態,奮戰首季“開門紅”,為推動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01
聚焦“開門紅”,用心用力抓落實
服務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為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釋放科技創新活力,經濟區從實處著眼、多點發力,對重點企業精準服務,逐一進行診斷指導、對標分析,今年以來,共舉辦研發費用專題培訓班2次,參會企業80余家次,實地走訪、面對面指導、電話指導企業200余家次,引導企業歸集研發投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經初步統計,企業共歸集研發投入2.9億元,為企業下一步享受研發投入后補助政策打下堅實基礎。
創新型企業培育穩中有進。走訪企業40余家次,積極深入企業宣傳政策及人才政策,通過持續、精準的培育服務,強化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力度,培育區內所有符合條件企業應報盡報,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高新技術企業“獨擋一面”的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初步統計已有35家企業計劃申報本年度高新技術企業。
校企產學研合作質效深化提升。通過走訪、調研企業,廣泛征集企業人才、技術需求,共征集企業技術需求15條,組織康華生物、中創生物等企業與山東大學、美國李叔紅博士團隊、澳門朝翃集團等高校院所對接三次,達成意向擬申報國家級人才工程人選3人,省級人才工程人選4人。
02
聚焦發展目標,提升服務質效
經濟區將堅持把科技創新、人才引育、成果轉化作為第一要務,創新工作思路,打造最優創新發展生態,聚焦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城市家具、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領域,更大力度支持骨干科技型企業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引育高層次人才,在更深層次上和更廣泛范圍內統籌科技資源,以科技創新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融合,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培植壯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持續開展科技企業調研活動,從知識產權儲備、研發費用歸集等方面打牢基礎,鞏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和長效服務機制;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體,健全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分級分類開展跟蹤輔導和服務。深入實施梯次培育計劃,做好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入庫評價工作,實現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應評盡評”。
加強校企合作,搭建引才育才平臺。積極對接中科院、浙江大學、省科學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拓寬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精準合作渠道,向各類院校科研院所發布企業人才、技術需求信息,促進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研發中心或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
鼓勵各級各類研發平臺建設。持續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創新引領作用,積極向上爭取對接,推動康華生物申報山東省重大傳染病病原體檢測重點實驗室,提升康華生物在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疾病病原體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和平臺搭建能力,加快后疫情時代企業產品布局調整。加強街景科技、睿思精密、中創生物等企業與高校院所深度的產學研深度融合,超前布局前沿領域,不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