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4月16日,濰坊市全民國家安全教育集中宣傳活動在坊子區坊茨小鎮開展,濰坊市國防動員辦公室系統積極組織工作人員、國防動員志愿者參與,同步開展國防動員安全專題宣傳。
活動通過智能互動、沉浸體驗與知識普及相結合的方式,吸引三千余名群眾參與,發放宣傳手冊5000余份、紀念品500余件,覆蓋群眾超3000人次,有效提升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
智能科技賦能宣傳 互動體驗寓教于樂
上午8時30分,坊茨小鎮的活動現場已人頭攢動。記者在市國動辦宣傳區看到,8塊展板依次排開,形成國防動員知識宣教矩陣,圖文并茂地展示了軍事設施保護、防空警報分類、人防工程重要性、國家安全與保密知識等內容,不少市民駐足細讀。
今年活動的“明星”依舊是智能機器人“小V”。“小V”不僅能用童趣的聲音講解國防動員知識,還能通過人臉識別與觀眾互動對話,甚至即興演唱紅色歌曲。“小V,遇到空襲應該躲在哪里呀?”一位小朋友仰頭提問。“小V”立刻轉動“腦袋”,向他介紹了在遇到空襲應急自救時該如何就近尋找人防工程,引得市民們贊賞連連。市民張女士感嘆:“孩子平時對安全教育興趣不大,但和機器人互動后,竟然主動考我防空警報的區別,并且向我做出了解答。這種形式確實有吸引力,這種‘AI+教育’的模式也讓安全知識更易入腦入心。”
為增強市民對防空警報的直觀認識,市國動辦還將多媒體警報器與手搖警報器搬至現場。工作人員不僅為大家演示了手搖警報器的使用方法,還對不同警報類型進行解讀,使市民直觀掌握“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的聲頻特征及應對措施。期間,他們還邀請市民親手操作手搖警報器,讓大家更加直觀地學習到警報器的使用方法。
市民李先生體驗后表示:“以前只知道防空警報響了就要躲起來,今天學習后才知道,原來防空警報還有多種類型,不同警報聲也代表不同的含義,對應不同應急流程,這些知識真正填補了我安全認知的空白。”
有獎競答激發熱情 志愿服務傳遞責任
為了加深市民群眾對國防動員和防空防災知識的學習認知程度,市國動辦還在活動現場舉辦了“國防動員知識競答”環節,吸引群眾在競答區排起長隊。
知識競答環節采用“隨機抽題+即時獎勵”的方式開展,參與活動的群眾只需從答題箱中隨機抽取題目并回答正確,便可以參與抽獎。題目內容涵蓋了防空防災、軍事設施保護、保密規定、應急自救等知識,可謂包羅萬象,獎品更是有“小V”主題雨傘、拼圖等多類獎品,深受群眾喜愛,形成了“以賽促學”的良性循環,有效實現寓教于樂的教育目標。
12歲的王素宇領到獎品后興奮地說:“通過答題的方式,讓我對學到的國防動員知識記憶更加深刻,而且獎品也很酷,我很喜歡。”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活動不僅有市國動辦工作人員參與,更有20余名身著紅馬甲的國防動員志愿者助力宣傳。只見他們根據各自分工,或是手持宣傳材料穿梭在人群中,不斷向大家開展知識宣介,并耐心解答市民疑問,擴大宣教覆蓋人群;或是積極參與秩序維持,確保活動有序開展,讓整個宣傳現場氣氛熱烈但又有條不紊。
志愿者小劉表示:“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們志愿者團隊通過定點講解、流動宣傳等方式延伸教育觸角,讓更多市民學到國防動員知識。同時,我們在服務過程中也同步深化了自身的安全認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全民參與國家安全建設的必要性。我深刻認識到,守護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人的責任,作為年輕人,我們有責任向更多人傳播這些知識。”
全民參與共筑防線 安全教育持續深化
據悉,除了在坊茨小鎮舉辦現場宣教活動外,市國動辦還依托濰坊市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館同步開展國家安全和國防動員知識宣教活動。
在宣教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眾多市民群眾正在參觀學習各類防空防災和人民防空知識,并通過觀看空襲歷史影像、參觀戰爭期間發行的各類報紙拓印件等方式,了解我國的國防建設歷程,感受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活動期間,市國動辦相關工作人員接受了記者采訪。他表示:“國家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本次活動也是我們年度安全教育系列行動的重要環節,我們通過在坊茨小鎮開展現場宣傳和人防宣教館參觀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形成‘現場+陣地’宣教合力,并且引入許多互動形式開展宣傳,讓知識傳播更接地氣。后續我們也將通過依托全媒體平臺開展線上知識競賽,結合社區巡回講座、國防知識競賽、征文繪畫比賽等線下活動的方式,不斷加大國防動員宣傳教育力度,著力打造‘三維立體’宣教體系,推動國防動員宣傳教育常態化。”
國家安全,人人有責。此次主題活動通過科技賦能與人文關懷的深度融合,既展現了我市國防動員建設的現代化成果,又激發了群眾維護國家安全的主體意識。市國動辦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創新宣教形式,凝聚社會合力,持續推動國防動員和國家安全教育向常態化、精細化發展,為筑牢全民安全防線注入持久動力。
新派融媒體記者:周爽 井崢/文圖 郎海峰/視頻
編輯:邢敏 祝超
一審:韓鎮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