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廣州港南沙港區(資料照片)。
今年一季度,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的外貿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呈現積極的增長態勢,尤其是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成為重要支撐,折射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區域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韌性和活力。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和華南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廣州港在今年一季度完成的外貿貨物和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了16.88%和22.48%。
??“近年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外貿貨物運輸需求不斷增加,帶動廣州港外貿貨物和外貿集裝箱吞吐量持續上升。”廣州港集團生產業務部副部長莫斌說,廣州港近兩年不斷開辟新航線,目前在174條國際航線中,有150條航線覆蓋了10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港口是外貿的“晴雨表”,約九成的中國外貿進出口通過海運完成,廣州港的運營情況折射了中國進出口的新特點。
??4月14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5.26萬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占中國外貿的比重在去年首次突破50%之后,今年一季度繼續提升,達到51.1%。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級港口群,廣州港、深圳港和香港港這三個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在2024年均位列全球前13名。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深圳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刷新歷史同期紀錄達788萬標箱,同比增長19.6%。香港的商品出口在今年前兩月也整體繼續保持穩健增長。
??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出口市場的變化也揭示了企業應對貿易壁壘的策略。
??在湖南沅江長盈皮具有限責任公司,工人在制作出口非洲的雙肩包。
??在非洲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TECNO手機的廣告。長長的汽笛聲中,滿載家電、服裝鞋靴、日用百貨等“廣東制造”的中歐班列常態化地從廣州、深圳等地駛出。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的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9.4%,占廣東進出口總值9.11萬億元人民幣中的近四成。
??數據也顯示,過去10年,香港與內地以外的“一帶一路”經濟體的貿易額增加近六成,與相關經濟體的貿易額占香港外貿額的43%,反映出“一帶一路”倡議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在粵港澳大灣區,海運和鐵路搭建起了中國企業聯通“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物流大通道。大灣區港口群也通過海鐵聯運、水水聯運等多式聯運,將港口服務功能拓展到中國的內陸和內河。
??深圳鹽田港承擔著廣東省超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量。在這里,不僅有貨輪的汽笛,還有火車的轟鳴,全長23公里的平鹽鐵路可以直接開進港區,并與國家鐵路網緊密相連,通達廣大內陸貨源地。
??“2024年新開通的‘渝深港圖定班列’將重慶至深圳鹽田港區和香港葵青港區的運輸時間分別縮短至2天和3天,為內陸外貿企業提供了穩定和高效的綠色低碳出海通道。”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商務部副總經理龐凝說,鹽田港已開通32條海鐵聯運線路,服務輻射中部、西南等經濟區域。
??遠洋線“牽手”鐵路線,意味著出海口“搬”到了內陸企業家門口。今年3月,廣州港柳州內陸港揭牌,通過廣西柳州至廣州南沙港海鐵聯運班列,柳州當地出口貨物可經鐵路直達南沙港區。在湖南,企業出口商品在株洲、岳陽、衡陽、懷化等地裝箱后,可通過“湘粵海絲”全程物流專列經鐵路點對點運輸至廣州港,與海運航線無縫銜接,實現湖南發貨5天抵達越南海防、7天抵達泰國林查班等東南亞地區。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符正平說,粵港澳大灣區已建成全球領先的港口群,并通過多式聯運連通內陸腹地,“內通外聯”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并創造了新的經濟通道,引發區域經濟重構,提速“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
來源:新華網
編輯:朱明潔 王潔鈺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