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挖掘更好濰坊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激揚爭先銳氣,展現拼進姿態,奮力打好革新突破的發展硬仗,省市主流媒體聯動策劃、協同采訪,講好更好濰坊發展故事。繼《大眾日報》于4月14日至16日刊發《濰坊改革創新一線蹲點記》之后,濰坊市融媒體中心接續推出《更好濰坊高質量發展邏輯解》系列報道,深入解讀濰坊推動改革創新的實踐路徑,探析濰坊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新派訊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區域高質量發展是一場艱苦的競速賽、耐力賽、接力賽,是涉及創新動力、經濟實力、內生動力、城市活力的綜合較量。如何在競速中拓出適合城市高質量發展躍升的新賽道?改革創新,是不二選擇。
《大眾日報》在《濰坊改革創新一線蹲點記》系列報道的評論員文章里中肯地分析:濰坊不僅是觀察山東改革進程的窗口,更是解碼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樣本。
所言極是。讓改革創新“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正是這片改革底蘊深厚、創新基因綿長的土地,在發展實踐中提煉出的方法論。
濰柴動力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3.09%柴油機
澎湃科創動力
產業變革向新而進
在濰坊企業家和科研人員的認知中,極限是用來打破的。諸多領先全球的科技從這里“起航”:濰柴動力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3.09%柴油機,連續四次刷新熱效率世界紀錄;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與濰坊現代農業山東省實驗室在全球首次成功構建西瓜屬超級泛基因組圖譜。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濰坊提取科技與產業的創新“公因式”,鍛造深度融合的發力點。
從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切入,推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實現新質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有效轉化。以產教聯合體為科創基因,形成重點產業鏈的“核爆點”,在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中凸顯新質生產力,進而催生城市產業變革動力。
在這一點上,濰坊加力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出臺加快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著力建強5個省級產教聯合體,用好動力裝備、高端化工等12個產教融合共同體,打造科技引領和人才支撐的成果轉化平臺,一個個“全球首款”“全球首創”在這個城市誕生。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科創同樣如此。濰坊這座脈動強勁的“國家創新型城市”,正著力打造活躍的科創生態,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
濰坊有序推進科技計劃項目“揭榜掛帥”制,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提升各類創新創業載體的專業化服務能力,建強“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生命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鏈條。
2024年,濰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25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60.82%,13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圍2024山東民營企業創新100強。
透過這些高新技術“軍團”,看濰坊科創前沿——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山東展區,青州耐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車載無人機系統,包含固定翼、旋翼、垂翼等所有機型,頗受關注。不久前,樂聚機器人公司在濰坊生產的“夸父”人形機器人成功下線,能跑、能跳、能“思考”??梢哉f,在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頻登熱搜之際,濰坊已經默默完成了產業培育。
在這場科創競賽中,濰坊有諸多優勢。論產業基礎,濰坊產業鏈條完整且覆蓋面廣,動力能源、電機、復合材料、機械加工等多項產業配套齊全。
論科創平臺,濰坊坐擁內燃機與動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山東省虛擬現實重點實驗室等高能級科創平臺,正源源不斷地為產業發展提供過硬支撐。
論科創生態,濰坊加大科技型企業培育力度,開展“科技政策進千企”活動,加速高新技術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多措并舉為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更好地集聚資本和技術資源。
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濰坊行穩致遠。
青州耐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在研討產品。
鍛造產業實力
城市能級向上躍升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找準一個綜合發力的基點,這座先進制造業強市之所以有著強大的發展韌性,正是因為棋高一著,以改革為動力,催生適合創新創業的“熱帶雨林”。
產業生態優化、新興產業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等系列改革,步步為營,“我為企業找訂單”“我幫企業組主場”等活動,精準護航。在濰坊,這些開辟產業新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生發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2024年,濰坊工業取得了“五塊國家級牌子”:成功入選全國首批20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濰臨日智能農機集群成功入選新一批3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轉智改做法成功入選全國城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全國僅10個城市入選;制造業發展成效入選全國城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連續三次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濰坊贏下了一場又一場的“國家隊”選拔賽,制造業強市的產業實力愈加雄厚。機械裝備、石化鹽化、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技改”提質、“數改”賦能、“綠改”轉型;工業母機、生物醫藥、磁技術、低空裝備等產業壯大規模、躍升能級;龍頭引領、骨干支撐、中小協同的企業發展新格局,聯動“強鏈”、集群發力。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棋局里,工農業“雙輪驅動”是濰坊不斷向上躍升的最大底氣。而工業化思維對現代農業變革理念的反哺,讓濰坊在奔赴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始終領跑全省乃至全國。
在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和集散地濰坊市,山東利森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借助工業化生產流程,整合從種子、農資到農機設備、種植技術再到溫室大棚、服務支持等資源,形成了一站式、全球化的溫室解決方案,從而打開了全球市場。
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濰坊從來走在前列。設施農業、智慧農業正在濰坊廣袤田野迸發出無限新動能、新活力,算法正在代替汗水,數據也成了“新肥料”。2024年,濰坊獲評首批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獲得倍增效益?回答這個問題要從一粒粒種子“起筆”。
在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科研人員通過基因編輯、廣泛試種,可讓一粒優質種子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走向千里沃野。推進產學研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濰坊市突破種業創新,育成農作物新品種20個以上。
科技的犁鏵持續深耕,濰坊打造從“一粒種子”到“一桌好菜”,從“一粒種子”到“一桌好飯”等多條全產業鏈,培育形成了蔬菜、畜禽、花卉、農機等4個千億級和糧食、瓜果、種業等10個百億級全產業鏈。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大、困難風險挑戰多的復雜局面,濰坊正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時代浪潮中搏擊,發展筋骨更加強健。
韓姐文創工作室
融匯城鄉活力
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濰坊有韌性、有活力,始終不忘團結、拼搏、奮斗,這些年城市發展成果有目共睹,諸多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文化魅力、城市活力都躍上了一個新臺階?!狈掂l參加全市推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招商引資暨第四屆濰坊發展大會的山東大學教授劉樂一感慨萬千。
濰坊,讓人心生向往。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扎實推進,群眾滿意度節節攀升。
在奎文區梨園街道櫻園社區韓姐文創工作室,居民們正聚在一起制作風箏。負責人韓云霞從事風箏制作行業多年,在社區的幫助下,開辦了這家工作室,解決了部分社區居民、寶媽因照顧家庭等原因不便外出工作的困難。濰坊市作為“社區微業”服務模式全省首創地,幫助1.5萬余名社區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著眼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濰坊市聚焦產業轉型、民生改善、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等8個領域,謀劃實施社區微業、人民城市驛站、商改住等100多項切口小、見效快的便民利民“微改革”,一批可感可及的實事好事落地惠民,企業群眾改革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從民生關切到鄉土深耕,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實現共同富裕,濰坊人的深層期盼正轉化為這片大地的答卷。
探尋濰坊的綜合實力,不止要看科技、產業、民生,更要看其全產業鏈背后的“共富密碼”。濰坊加緊布局,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引導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農戶等緊密聯合與合作,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青州市邵莊鎮王家輦村和周邊7個村黨支部成立王家輦聯合黨委,共同打造農村區域黨建聯合體,對58處閑散院落統一收回,成立“印象王家輦”旅游發展公司,帶動7個村集體年均增收35萬元以上,走出了組織融合引領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子。2024年,濰坊市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達232.9億元,實現股金分紅26.64億元。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濰坊市拓展創新“三個模式”,找準了鄉村振興融合化發展的創新路徑,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共富樣本。
在推動城市發展過程中上揚民生“幸福曲線”,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中奮勇爭先,居民滿意度穩步提升。濰坊的改革創新,始終緊扣“人”的動能,滿足“人”的需求,整座城市呈現出一派熱騰騰的發展氣象。
把事關長遠的“策”謀得更深、把奮力拼搏的“勁”鼓得更足、把凝心聚力的“事”干得更好,山一程、水一程,濰坊奮進的腳步不停歇。
新派融媒體記者:高文 孟祥風 方文婷/文
圖片為資料圖
編輯:韓佳 王潔鈺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