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在濰坊市昌樂縣朱劉街道,有一位群眾信賴的“老熱線人”“老調解員”和一個建在群眾心坎上的工作室,那就是——杜介勛和他的老杜工作室。今天,讓我們一起傾聽杜介勛的故事,揭開一段塵封30多年的舊事……
一通電話,情系30年塵封舊事
“喂,是12345熱線嗎?我有個事兒,憋在心里30年了……”2020年4月的一天,昌樂市民唐來吉撥打了濰坊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滄桑的聲音順著電話線,訴說著一段被塵封的過往。據唐來吉反映,1991年,全國普通工人迎來上調工資的契機,可昌樂縣朱劉店水泥廠卻不知為何,遺漏了他的信息,工資調整一事就此石沉大海。
朱劉街道熱線工作人員杜介勛收到這件熱線訴求后,心里“沉甸甸”。憑著多年的調解經驗,他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又是個很難達到預期結果的訴求。他心里矛盾著:辦吧,很有可能辦不成;但試都不試,又心有不甘。況且,來電人唐來吉已步入花甲之年,若直接跟他說明情況,還有可能讓這位抱著希望求救于12345熱線的老人寒心。
多方奔走,求證之路陷入僵局
本著對工作、對群眾負責的態度,杜介勛很快下定決心著手干。他第一時間撥通了唐來吉的電話,安撫道:“大哥,您別急,這事兒30多年了,咱一步步解決。”簡單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穩住了唐來吉焦急的心。但當時受客觀因素影響,問題無法立即解決,杜介勛同來電人約定,等尋到合適的時機再協商解決。
唐來吉的訴求,杜介勛一直記在心上。2021年4月21日,杜介勛駕車接上唐來吉,陪著他踏上了艱難的求證之路。他們先后前往昌樂縣人社局、濰坊市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每到一處,杜介勛都耐心詢問,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然而,30多年過去了,了解當年情況的人不是退休,就是已不在人世,線索一次次中斷,問題似乎陷入了“死胡同”。
鍥而不舍,為民辦事暖心堅守
面對這個僵局,杜介勛沒有放棄,他積極與濰坊市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協調溝通。終于,該公司負責人認識到,事情雖年代久遠,但對唐來吉造成的影響不可忽視,便鄭重地向他賠禮道歉。唐來吉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了釋然的笑容,他緊緊握著杜介勛的手,感慨萬分:“老杜,你們基層工作人員太不容易了,陪著我到處跑,幫我解決問題,太感謝了!”杜介勛將唐來吉送上回家的公交車時,老人的臉上洋溢著無盡的喜悅與滿足。
盡管問題最終沒有得到實質性解決,但解開了唐來吉30多年的心結。杜介勛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叫責任與擔當。他的真心付出,換來了群眾的理解與滿意。正如他所言:“每一件熱線訴求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訴求回復都記錄著精心調解的點點滴滴。”在平凡的崗位上,杜介勛用堅持與溫暖,書寫著基層工作者的不凡篇章。
新派融媒體記者:吳秀云/文圖
編輯:韓佳 王潔鈺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