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今年清明假期,濰坊高密東北鄉紅高粱影視城迎來了一場金色盛宴。五百畝的油菜花競相綻放,宛如大地的調色板,將這片文學沃土裝點得絢麗多彩。三天小長假,紅高粱影視城共接待省內外游客3.8萬人次。數字背后,是東北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動實踐,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正在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
油菜花田吸引了眾多游客。
走進紅高粱影視城,時光仿佛在這里交錯。電視劇《紅高粱》的拍攝場景“占鰲寨”完整保留,讓游客瞬間穿越到那個蕩氣回腸的年代。來自淄博的李先生一家站在土墻茅舍前,觸摸著粗糲的寨門,感慨萬千:“身臨其境才真正感受到電視劇中的壯烈場景,這種體驗是屏幕前無法獲得的。”
而在紅高粱影視城不遠處,莫言文學藝術館(紅高粱文學基地)則用現代展陳語言,將莫言筆下的文學世界具象化,吸引了大批文學愛好者前來參觀。
“我們以莫言文學為依托,串聯起了6個核心景點和多個農業采摘園,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文旅產業鏈,讓游客來得了、留得住、玩得好。”東北鄉社區黨委書記劉廣智說。
油菜花海中,孩童們的歡笑聲此起彼伏。影視城精心打造的“油菜花春游會”成為親子游的熱門選擇。新增加的兒童娛樂設施與小動物互動區讓小朋友們流連忘返;小火車式的連體客運車穿梭于花田之間,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家庭電動車、情侶腳踏車則為不同的游客提供了個性化選擇。
“孩子第一次看到這么多油菜花,非常興奮,拍好照片我們就去坐小火車,行程滿滿的。”來自煙臺的張女士開心地對記者說。
細節之處見真章。在景區每個路口,都有保安提供專業的指路服務,新增的小毛驢載客車成為特色交通工具;電動小火車隨上隨下的設計極大方便了游客。這些服務升級的背后,是管理方對游客體驗的極致追求。“放假前我們對所有停車場設施進行了全面調試,確保萬無一失。”景區企劃部經理徐亮說。
在紅高粱抗戰館內,幾名大學生正用手機掃描二維碼聽取智能講解。“沒想到在鄉村景點也能享受到這么智能化的服務,講解內容專業又風趣。”一名大學生告訴記者。智慧旅游元素的注入,讓傳統鄉村煥發現代氣息。
游客們專注觀看《祭酒神》劇情的表演。
紅高粱影視城的旅游火爆并非偶然。近年來,東北鄉社區黨委將旅游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通過整合青農灣、莫言舊居、紅高粱文化大院等6大景點以及周圍的多個農業采摘園,形成了“文學IP+影視旅游+農耕體驗”的特色發展模式。當地農民紛紛吃上“旅游飯”,有的開辦農家樂,有的銷售手工藝品,還有的成為景區導游員。一名在景區旁經營高粱飴生意的村民笑著說:“現在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夕陽西下,余暉為油菜花鑲上了金邊。游客們依依不舍地離開,帶走的是紅高粱文化的獨特記憶,留下的是鄉村振興的無限希望。正如那位淄博游客李先生所說:“‘五一’還要帶朋友再來。”這樸實的回頭客承諾,正是對東北鄉文旅融合發展最好的肯定。在這片被文學浸潤的土地上,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正綻放出絢麗的發展之花,繪就著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壯麗畫卷。
新派融媒體記者:王瑩
通訊員:郭星月 孫濤/文圖
編輯:陳曉芳 張興紅 賈春毅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