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城市封面人物》欄目,聚焦身邊的感動,詮釋濰坊城市精神,展現新時代濰坊人風采。通過開屏展示、平臺熱推,講好濰坊故事,傳播濰坊聲音,讓更多人看見“身邊的榜樣”,匯聚起推動更好濰坊建設的磅礴力量。活動由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中共濰坊市委社會工作部、濰坊市文明辦主辦,濰坊市融媒體中心承辦。本期封面人物是第二屆感動濰坊人物,全市兵支書群體。
在濰坊廣袤的鄉村大地上,有一群特殊的鄉村振興帶頭人,他們曾是軍營里的鋼鐵戰士,如今是鄉村振興的擎旗手。從綠色軍營到廣袤田野,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退伍不褪色”的錚錚誓言。

孟憲勝在村子大棚內查看辣椒長勢。
78歲的孟憲勝是濰坊昌樂縣孟家淳于村的“定海神針”。這位有著48年村支書經歷的老兵,帶領村民建高溫蔬菜大棚、創辦村辦企業、建設工業小區。如今,村里織帶廠年產值突破5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幾番。“要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的樸素愿望,在他半個世紀的堅守中變成了現實。
范立良(右二)在南范村鋪設照明管線施工現場,與施工人員商討工程事項。
在濰坊壽光市南范村,49歲的范立良正經歷著上任以來的最大考驗。面對村民對3000萬元改造工程的質疑,這位雷厲風行的退役軍人拿出作戰地圖般的規劃方案,挨家挨戶耐心解釋。工程開工后,他吃住在工地,三個月瘦了十多斤。如今,現代化基礎設施讓村莊煥發新生,當初的反對者紛紛豎起大拇指。
安曉卿(前排中)在社區開展“扎染藝術,布里生花”非遺親子活動 。
“安媽媽來啦!”在濰坊市坊子區龍山社區,孩子們總是這樣歡呼著迎接黨委書記安曉卿。這位16歲參軍的女兵,將軍營的嚴謹作風轉化為社區的溫情服務。為尿毒癥患者申請救助、給留守兒童送書包、建社區兒童樂園……她細心呵護著社區的“一老一小”。
在濰坊,像這樣的“兵支書”共有1106名,他們當中有參加過抗洪搶險的偵察兵,有服役20年的老班長,也有剛退役的年輕士官……這些“兵支書”們,有的像孟憲勝一樣用一生守護一個村莊,有的如范立良般以魄力推動改革,還有的似安曉卿用柔情溫暖社區。他們將軍人的忠誠擔當轉化為發展的動力,全力當好鄉村發展的“領頭雁”和基層治理的“排頭兵”,帶動當地干部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優化城鄉環境、弘揚道德新風、維護平安穩定,在興村治社中作出突出成績。
從保家衛國到扎根鄉土,肩頭的勛章化作泥土的芬芳,心中的熱血澆灌出富民的碩果。他們用實干詮釋信仰,讓“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在濰坊大地上綻放出新時代的光芒!
策劃:姜健 李敬友
文案:王春艷
新派融媒體記者:王璇 張昊鵬
曹永澤 岳豐林
視頻剪輯:吳江偉
海報設計:唐麗萍
編輯:朱明潔 李新花 李麗雪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