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裊裊喚鄉愁
美食飄香韻悠長
濰坊的鄉野灶臺間
一道道寶藏美食正化身“金鑰匙”
叩開鄉村振興的共富之門
新派客戶端策劃推出
“千村百鎮話振興”
本期
讓我們循著煙火香氣
一起探尋濰坊鄉村美食背后的產業密碼
看濰坊如何以味覺為媒
書寫鄉村振興的鮮活答卷
↓↓↓
寒亭區
“饃”力全開 饅頭里的鄉村振興
在濰坊市寒亭區高里街道河南村,每天上午十點半,比鬧鐘還準時的不是雞鳴,而是饅頭香。老人們揣著袋子,直奔全村的“幸福小站”——助老食堂。助老食堂從2023年10月份開始運營,得益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打造的“雙擁食品廠”,舌尖上的溫暖做成了富民產業。這些帶著溫度的饅頭,不僅解決了村里老人做飯難的問題,更成為撬動村莊經濟的支點。河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中華介紹,食品廠帶動了村民的就業機會,也發展了村莊經濟,產生的利潤主要用于村集體建設。從“一口饅頭”到“一片莊園”,河南村用集體經濟描繪了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臨朐縣
村里成立生產隊 雜糧煎餅香飄全國
走進濰坊臨朐縣辛寨街道朱家峪村的臨朐縣魯農家庭農場,一股濃濃的米香混合著豆香味撲面而來。小米、大米、薏米、玉米等經過自動化加工后,一張張薄如蟬翼的煎餅便生產了出來,色香味俱佳。包裝車間內,在工人們折疊、打包的同時,還有一位主播現場直播。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通過直播平臺下單。依托家庭農場,村黨支部書記曾永發起成立了一支煎餅生產隊,雜糧煎餅行銷全國的同時,當地綠色生態雜糧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帶動100余名剩余勞動力就業。
高密市
匠心鑄腐乳 歲月醞鮮香
濰坊高密膠河社區特色產品、高密非物質文化遺產——晏圉腐乳,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品牌越擦越亮。晏圉腐乳廣受青睞、歷久彌新,得益于傳承人李光喜多年的創新改良。“我們傳承了高密古老的釀造方法,獨特的配方加上當地的水土氣候,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風味。”李光喜說。2024年,高密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挖掘和弘揚地區特色美食和飲食文化資源,推選出了首批具有代表性的“高密味道”品牌。晏圉腐乳獲評首批“高密味道”美食。
柴火煨熱傳承灶臺
電商架起致富橋梁
非遺點亮舌尖IP
在濰坊這片沃土上
鄉村振興的幸福滋味
在每一口綿長回味中
生生不息!
策劃:姜健 李敬友
文案:趙越
新派融媒體記者: 周曉晴/文圖
通訊員:張萌
編輯:趙越 孫錦 張興紅 李麗雪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