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走進位于濰坊昌邑市柳疃鎮的龍河公園,恍若踏入一幅水墨長卷。
小龍河攜著千年文脈蜿蜒而過,河水在藍天白云下泛著柔光,岸邊柳樹抽出的新芽像小姑娘的辮子,垂在水面上晃呀晃的。
提起柳疃,很多人會想起“絲綢”“紡織”等字眼。漫步公園旁的道路,讓人不禁對高隆盛村中的老宅產生濃厚的興趣。清朝末年,高隆盛村有八個富家宅院,八座門樓坐北向南,自東向西成一字排開,被稱為“八大門”。“八大門”院落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轉過角門,進入外院,再往里走,是內宅,由北房、東房和西房組成,整個院落設計巧妙,井然有序。現如今的“八大門”雖因歲月失去了古時的氣派,但依然保留著老建筑的韻味,深宅內,是村民與小龍河相依的平淡生活。
小龍河,由濰河轉頭向西,一路蜿蜒九曲,千百年來,靜靜流淌在平野之上,穿越一個又一個村莊,途經一處又一處樹林、道路、橋梁。沒有人知道它誕生于何年何月,也沒有人知道它最初的名字。皆因此河“九曲回環,形似神龍”,故名“龍河”。又因氣勢遠遜于濰河,而得名“小龍河”。
驅車不到十分鐘,便到達龍河公園的另一部分。一條石板路引人走向龍河書院。黛瓦白墻的廊檐下,是濰坊僑史館。若想了解濰坊的“僑文化”,不妨在這里沉心鉆研。不遠處的碑林似乎也在等讀懂它的“有緣人”。有資料記載,早在清代,小龍河便是繁華之地,兩岸商號林立,車水馬龍。如今,在公園內雖然看不見以前的貿易場景,但樹下的光斑,倒像是當年撒落的金箔。歷史與今朝在此處重疊,正如岸邊濕地上新抽的蘆葦,既承著前朝霜露,又沾著今春曉霧。
濰坊僑史館
站在公園的白橋之下,小龍河“白龍臥波”的水中倒影令人看得出神;小跑幾步,登上橋俯瞰整個龍河公園,有挖野菜的村民、有閑聊的“老姐妹”,也有在健身跑道上跑步的運動達人,春日的美好,盡收眼底。
白龍臥波
離開的時候,春風送來蘆葦的飄蕩之曲,雖聽不清什么調子,但心里暖洋洋的。
新派融媒體記者:馬宇琪/文圖 王嶠/視頻
編輯:劉曉哲 張興紅 賈春毅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