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3月27日,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期,介紹我市深化不動產登記改革便民利企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持續創新不動產登記服務方式,探索多種“零次跑”“一次辦”服務模式,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動產登記服務。去年以來,全市累計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26.8萬件,相關做法入選全省優化“登記財產”營商環境示范案例。
拓展“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提升登記服務便利度。推進不動產登記“一網通辦”,對于新建商品房轉移登記、二手房轉移登記等83個高頻登記事項,實現企業、群眾足不出戶全程網辦。目前,全市有799家企業通過線上辦理了56.78萬筆業務。對預告登記、商品房轉移登記等業務,創新實行智能化輔助審核,自動審核、登記,實現“秒批秒登記”,不動產登記效能大幅提升。與全市38家銀行、150個網點對接,銀行機構全權委托,購房人在申請登記時不需要提供額外材料,就可同步辦理期房抵押轉現房抵押登記,實現“不見面”“零材料”“零次跑”辦理。該業務自去年推行以來,已辦理2.32萬筆,大大方便了群眾辦理抵押登記。
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實現多類事項“一次辦”。深化不動產登記和辦稅便利化改革,優化不動產登記稅費一窗辦理業務流程,實現不動產登記與征稅信息實時互傳核驗,形成了“聯辦系統、繳稅終端、網上協作、實時回傳”+“電子檔案”的“4+1”便利服務機制。對公積金貸款、商業貸款涉及的抵押登記流程進行整合再造,將原來的4項40多頁的申請資料整合為一張申報表。在銀行網點設置280個不動產抵押登記“一窗受理、延伸服務”便民服務點,辦理時限也由三天辦結提速為當天辦結,一次辦結率達到100%。在全省率先試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法院查控”業務,法院通過網絡就能辦理不動產查解封等業務,壓減了執行成本和查控周期。將繼承公證和不動產登記兩項業務融合為“一件事”集成服務,公證費由政府買單,同時與稅務部門協同,公證機構提供延伸服務,免費幫助當事人辦理稅費繳納相關業務,減少了中間環節和辦事成本。
強化數字賦能,推進登記成果共享應用。借助“一碼管地”平臺,由不動產單元代碼“一碼”關聯新建項目全鏈條事項辦理,實現規劃審批、土地出讓、測繪信息等數據歸集、信息共享,企業只需“一次填報”,避免了多頭提交、多次跑腿。通過“一碼管地”,登記機構可以對共享的資料進行“預審核”,企業只需確認辦證申請就能完成首次登記,實現了常態化“交地即交證”。市、縣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平臺全部建成并接入國家平臺,實現部、省、市、縣四級聯網。通過數據挖掘與信息資源產品開發,實現與住建、法院、民政、教育、稅務、財政、公積金等15個部門的信息共享,累計共享信息645萬條,為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提供了優質數據服務。
深化不動產登記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提升涉企服務質效,設置企業服務專窗和“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開辟企業辦事綠色通道,企業財產登記實現1個環節1個工作日辦結。對小微企業免收不動產登記費,小微企業只需書面承諾就行。穩步開展農村不動產登記,加強部門協作,市縣同向發力,積極推進宅基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縣級接邊工作。用心用情化解房屋產權歷史遺留問題,2023年6月以來,在全市開展房屋產權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整治,共摸排化解歷史遺留問題項目923個、涉及12.7萬戶,累計為群眾辦證8.8萬本,一批長期遺留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全面推行二手房交易“帶押過戶”,在省內率先探索不動產“帶押過戶”模式,二手房買賣雙方可以在原按揭貸款抵押權不解除的情況下,辦理住房所有權轉移登記,目前,不動產“帶押過戶”業務實現市域全覆蓋,已辦理430筆,涉及金額約7.58億元。
新派融媒體記者:于哲/文 肖雪/圖
編輯:平小娜 張興紅 賈春毅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