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沃野田疇,生機勃勃,印記著濰坊“三農”之變的新畫卷,積淀豐厚著“三個模式”的底色和內涵。
濰坊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農業農村一體設計、城鄉協調推進、“五大振興”同步發力,不斷拓展創新“三個模式”,探尋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和樣板,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在向著農業農村現代化進軍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農業更有干頭、農村更有看頭、農民更有奔頭的“濰坊答卷”。
惟有改革創新
才能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三個模式”的靈魂是改革創新。從農業產業化“一分試驗田”到農業開放發展“國家試驗田”,從推動生產要素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優化配置到全要素支撐鄉村振興,濰坊始終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舉措破解發展瓶頸、激發動力活力。
高密市闞家鎮尚義官莊村一度空心化嚴重,村民收入單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微乎其微。多年前,在闞家鎮黨委、政府的牽線搭橋和支持下,該村與龍頭企業山東望鄉食品有限公司締結“姻親”,試點探索“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模式,通過流轉全村土地,成立了麥鄉合作社尚義官莊分社,村民收入從單純的“看天吃飯”變成了“保底+分紅+工資”的多元收入。時隔一年后,流轉的土地就產生了70.4萬元收益。
高密市發揮為農服務中心平臺作用,積極探索以土地托管服務實現適度規模經營的新途徑。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充分發揮為農服務中心網絡作用,開展“保姆式”“菜單式”土地托管,實施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促進糧食增產節支提效。
濰坊在制度創設、關鍵領域改革等方面大膽探索實踐,推出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20條”,為鄉村振興提供全要素支撐;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工商資本投向鄉村;破題“三農”融資困局,加快建設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在全國率先推出“交易鑒證+抵押登記+政策擔保+風險補償+風險緩釋+不良處置”的農村產權交易與農村金融相結合的服務模式……
一個個解決發展路上新問題、新難題的“關鍵一招”,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彰顯著濰坊作為農業大市的擔當和作為。
臨朐縣寺頭鎮風景如畫(資料圖片)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是實現產業振興的必由之路。濰坊將融合發展理念貫穿到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各環節,在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方面實現了新突破,12個縣市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優勢主導產業,提高了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一年四季,不論何時走進昌邑市柳疃鎮北部的青阜農業公社,風景不盡相同,連片肥沃的土地散發著沁人的清香,波光粼粼的水庫托起豐收的希望。從春耕到萬物葳蕤的盛夏,一望無際的麥田勃發著旺盛的生機,秋日里的高產玉米和金黃水稻織就了豐收的圖景。
曾經的青阜村,由于土壤鹽堿化嚴重,加之缺水、干旱,糧食作物收成較差,不少土地被撂荒。但今天,這里已經看不到一絲荒涼的影子。
多年前,在青阜農業公社負責人、阜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德東的帶領下,青阜農業公社創新推出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兩種方式整合土地資源,進行規模化種植,“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蹚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昌邑青阜農業綜合體項目最初形成了以糧食生產為核心,產業、生態、文化、旅游全面融合的發展格局,建成后成為省內現代農業發展的典型標桿。
像青阜農業公社這樣一批批三產融合項目落地開花,見證著濰坊農業產業化的創新蝶變,成為帶動全市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個個“新引擎”,帶來了濰坊廣袤鄉村的百花齊放、滿園春色。
賦予農業產業化時代內涵
譜寫新時代“三農”工作新篇章
我市以改革為主線,創新農業產業化內涵和形態、尊重群眾和基層的首創精神、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踐行包容性增長理念實現共同富裕和促進產城、產村、產業融合發展,不斷賦予“三個模式”新的時代內涵。
堅持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打造核心競爭優勢,農業的科技翅膀越來越強健。濰坊把創新平臺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相繼建成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中國農業科學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國際種業研發聚集區等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設立一批農業“院士”工作站,引進一批高端科研人才,開展科技研發和關鍵技術攻關。
改革傳統農業耕作模式,智慧農業發展風生水起。目前,全市已建成智能化大棚3萬多個。
濰坊堅持把推進制度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作為拓展創新“三個模式”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注重在農業融合發展、提升農產品品質、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等方面求創新。
用開放“倒逼”改革、促進創新,國家農綜區在農業開放發展新體制上先行先試,一批首創性制度成果加速落地并向全國輻射。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拓展創新“三個模式”,進一步擦亮“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金字招牌。
成就代表過去,時光見證不凡,發展未有窮期,拓展創新“三個模式”永遠在路上。濰坊正從農業產業化經營升華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可行路徑,讓其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新派融媒體記者:王瑗/文
編輯:張興紅
一審:張興紅 二審:李麗雪 三審:李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