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境外機構普遍看好我國債券市場,增持債券趨勢明顯。記者18日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截至4月15日,境外機構在我國持有債券總量為4.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700多億元。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總規模已達183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平穩有序,吸引境外機構積極參與。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了解到,共有1160余家境外機構進入我國債券市場,涵蓋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權類機構和商業類機構。今年以來,境外機構積極參與人民幣債券投融資業務,來華發行熊貓債累計超過9500億元。
??“從實際收益率、避險屬性等方面看,中國債券市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人民幣債券價格波動小、回報穩定,避險功能不斷增強,多元化投資價值凸顯。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各方積極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推出一系列舉措:將“債券通”債券納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資格抵押品名單,支持境外機構使用“債券通”債券繳納“互換通”保證金,支持央行類機構根據投資管理需求進行非交易過戶……
??這些舉措優化投資環境,推動內地與全球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促進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不斷提升。
??2019年以來,中國債券先后被納入彭博巴克萊、摩根大通、富時羅素三大國際債券指數。記者了解到,中國債券在三大國際債券指數的權重逐步提升: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在彭博全球綜合指數中的權重已達到9.7%,升至全球第三;中國國債在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中的權重為10%,已達到國別最大權重;中國國債在富時羅素國債指數中的權重已達到10%,是最初預計的兩倍。
??“這充分反映出全球機構投資者看好中國債券市場,更體現出外資對于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金融持續擴大開放以及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張旭說。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與中東、拉美、歐洲、非洲等地區的債券市場聯通與合作不斷推進,更多境外資金有望流入中國市場。
??中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前景廣闊,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一組數據可以印證:目前,境外投資者持債量占比僅有2.4%,與發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境外機構持有的中國國債約2萬億元,在國債總托管量中占比為5.9%。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債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拓展境內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持續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特別是長期投資者投資我國債券市場。
來源:新華網
編輯:朱明潔 王潔鈺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