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3月17日刊發記者袁小康采寫的文章《聚焦居民增收、供給提質、環境優化?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發布》。文章稱,記者3月16日獲悉,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項重點任務。業內人士指出,《行動方案》從居民增收減負、擴大高質量供給、優化消費環境等方面提出具體而精準的消費提振舉措,有助于全方位提振消費市場發展,更好發揮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據悉,《行動方案》旨在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以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愿,針對性解決制約消費的突出矛盾問題。
記者注意到,此次《行動方案》將“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置于首位,明確提出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扎實解決拖欠賬款問題等多方面舉措。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穎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行動方案》通過穩就業、提收入、減負擔等政策夯實居民消費能力,有望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也表示,《行動方案》中“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與“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抓住了促消費的核心要點。
“從具體舉措來看,民生領域成為此次政策發力重點,包括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強化教育醫療養老支撐、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只有系統性解決‘后顧之憂’,才能更好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此外,此次《行動方案》還強調解決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這對穩定企業信心、保障居民收入來源十分重要。”劉春生說。
值得關注的是,《行動方案》專門強調了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提到“多措并舉穩住股市”“進一步豐富適合個人投資者投資的債券相關產品品種”等舉措。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表示,從工資收入方面提升居民收入需要更長期的政策支撐,而財產性收入則是短期內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發力點。“結合過往經驗來看,財產性收入可以顯著提升居民的消費意愿。同時對比其他國家情況,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占比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此次《行動方案》出臺正逢其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破解消費供給的結構性矛盾,更加注重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創造需求。堅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為了進一步擴大高質量供給,《行動方案》提出“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行動”“消費品質提升行動”,聚焦醫療、養老、文旅、汽車等領域,擴大優質消費服務與消費產品供給。
張穎熙指出,銀發消費、國貨消費、體驗消費等新興領域是未來消費升級的重點方向。“從目前的市場供給來看,消費短板的一個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給不足。比如醫療領域,康復醫療的供給不足,養老領域的床位缺口還較大等。此次《行動方案》圍繞相關領域作了詳細的部署,有望推動消費市場進一步完善。”
以汽車消費為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行動方案》提出的延伸汽車消費鏈條、壯大二手車市場等措施,將推動新舊車市場聯動發展。
“通過推動二手車流通便利化與價格合理化,能夠有效降低消費者對于汽車保值的后顧之憂,從而進一步釋放換購需求,拉動新車消費。”?崔東樹說。
在優化消費環境方面,《行動方案》部署“消費環境改善提升行動”與“限制措施清理優化行動”,從保障休息休假權益、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完善城鄉消費設施、有序減少消費限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多方面著手優化消費生態。
“政策需減少消費提振措施落地實施的‘隱形門檻’,讓惠民政策真正觸達需求群體。”張穎熙強調,“《行動方案》也提出了完善城鄉消費設施等方面舉措。通過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適老化改造、消費場景數字化改造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居民消費意愿。”
在有序減少消費限制方面,《行動方案》還提出推動汽車等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分年限保障“久搖不中”無車家庭購車需求等舉措值得關注。“這一調整有助于平衡消費公平與市場活力,是破除汽車消費領域制度性障礙的重要突破。”崔東樹指出。
“整體來看,《行動方案》通過增收、優供、促環境三管齊下,有望系統性破解消費堵點。提振消費不僅是短期經濟修復的抓手,更是長期結構優化的重要路徑。隨著政策逐步落地,預計2025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顯著增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劉春生說。
來源:新華社
編輯:張興紅 馮媛媛
一審:姜健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