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作為文化大市、非遺大市
近年來持續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
與社會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新派客戶端策劃推出“千村百鎮話振興”
非遺“繁花”賦彩更好濰坊
看濰坊如何以創新激發非遺“文化張力”
為高質量發展添薪賦能
奎文區:
小桃核上藏乾坤
濰坊核雕是一種傳統雕鐫藝術,布局嚴謹,刀法細膩,形象生動逼真,呈現出一種納天地萬物于方寸之間的博大氣象,其發展歷史可追溯至清代末年。
濰坊奎文區高度重視濰坊核雕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全區已有300多人從事核雕技藝傳承發展,年交易額1000余萬元。部分核雕作品榮獲“山花獎”等全國大獎,展現出國內工藝美術行業的“濰坊水平”。
寒亭區:
創新融合激發非遺新活力
濰坊寒亭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楊穎偉將非遺技藝與創新設計理念相融合,精心打造獨特的年畫作品,讓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去年以來,寒亭區積極探索“非遺+熱門IP”“非遺+文創產品”“非遺+跨域聯動”轉化路徑,于創新融合中綻放非遺全新活力。
濰城區:
哪吒面塑致敬中國電影
當前,國產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正在全球熱映。來自濰坊濰城區的濰坊孟氏面塑第五代傳承人孟祥祥用哪吒面塑作品向中國電影致敬。
孟祥祥希望借助電影熱度,在為國漫喝彩的同時,也讓面塑這項非遺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廣闊的濰坊大地上
非遺繁花競相盛放
賦彩更好濰坊
策劃:姜健 李中偉
文案:王潔鈺
新派奎文融媒體記者:陶彥博 王鵬皓 郭云翰/文視頻
新派寒亭融媒體記者:王靜雯/文 楊夢瑤/視頻
新派濰城融媒體記者:孫志勇/文圖
通訊員:侯楚秋
編輯:王潔鈺 李麗雪 魏慧聰
一審:姜健 李中偉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