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白蘿卜種植面積1500多畝,年產量7000噸,主要出口日本和韓國,每年村集體增收40多萬元。12月8日,記者在昌樂縣朱劉街道朱劉東村采訪時了解到,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村莊,依靠“黨支部+公司+農戶”的方式,規模化、精細化、科技化運營農業生產,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特別是依托白蘿卜一炮打響,成為省內外著名的白蘿卜產銷高地。
白蘿卜收獲現場
說起白蘿卜收獲時的熱鬧景象,村黨支部書記劉津樂非常興奮:“滿地里都是白蘿卜,很喜人,村民們都來幫忙,從地里弄出來直接裝車拉走,根本不愁賣?!?/p>
千畝連片土地流轉,在朱劉街道乃至昌樂縣都堪稱少見。對此,劉津樂告訴記者,村莊周圍企業眾多,村民找工作不難,加上人口老齡化嚴重,適齡勞動力少,導致土地產出效益低,因此9年前在街道支持下,他們引導群眾將土地流轉出來,把零散地變成“千畝方”,交給種植大戶租賃經營,不但把地種得好,而且村集體和村民都增加了收入。
白蘿卜收獲時的場景
朱劉東村的土地由種植大戶張建勛具體打理。據他介紹,當初租賃土地的時候,覺得光種小麥和玉米達不到預期,因此小規模試種白蘿卜,慢慢有了市場,各地的貿易商慕名而來下訂單,種植面積達到1500畝,主要出口日本和韓國。由于產量高、質量好,農場的白蘿卜競爭力不斷提升,有了很強的議價權,從未出現過滯銷現象。
“種糧食和種大田菜不能光看規模,除了機械化、智能化水平高,還要選好優勢農產品,提高管護的科技含量,這樣才能走得更穩?!睆埥▌赘嬖V記者,他們的苗豐農場與山東農業大學等院校的專家合作,成為院校有關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田和首發地;通過多年摸索和總結,形成了一套白蘿卜標準化種植體系;最令他自豪的是,農場在藏糧于技上走在前列,入圍“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項目”,利用植保機短時間內能完成肥料的全覆蓋噴灑,今年上半年,基于農場智慧種地方面的優勢,濰坊市還在他們這里舉辦了職工植保無人機技能競賽。
基層黨組織是白蘿卜產業的堅強后盾。記者了解到,在村黨支部的引導和幫助下,苗豐農場正籌備建設白蘿卜出口預制初加工項目,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村集體和群眾收益,助力村莊成為白蘿卜出口預制初加工先行區、示范區。
新派融媒體記者:孫希明/文圖
通訊員:范建偉
編輯:馮淑杰
一審:馮淑杰 二審:魏慧聰 三審:姜健